坯料加熱時由于殘余應力、溫度應力、組織應力之和超過材料的強度極限便可形成裂紋。同樣,鍛件在冷卻過程中也會引起溫度應力、組織應力以及殘余應力而有可能形成裂紋。如果裂紋深度在加工范圍內,可以使用砂輪或風鏟清除,但如果裂紋超過鍛件余量的范圍,則將報廢。
1、溫度應力:冷卻初期,鍛件表面溫度明顯降低,體積收縮較大;而心部溫度較髙,收縮較小,表層收縮趨勢受心部阻礙,結果在表層受到拉應力,心部則受到與其方向相反的壓應力。對于塑性較好變形抗力較小的軟鋼,這時由于心部溫度仍然很高,變形抗力小,且塑性較好,還可以產生微量塑性變形,使溫度應力得以松弛,緩和這種溫度應力。到了冷卻后期,鍛件表面溫度已接近室溫,基本上不再收縮,這時表層反而阻礙心部繼續收縮,導致了溫度應力的反向,即心部由壓應力轉為拉應力,而表層由拉應力轉為壓應力。
2、組織應力:鍛件在冷卻過程中如有相變發生,由于相變前后組織的比容不同,而且相轉變是在一定溫度范圍內完成,因此鍛件表層和心部相變不同時進行而產生組織應力。冷卻時的組織應力和加熱時一樣也是三向應力狀態,且切向應力最大,這就是有時引起表層縱裂的原因之一。
3、殘余應力:加熱后的坯料在鍛造過程中,由于變形不均勻和加工硬化所引起的內應力,如未能及時通過再結晶軟化將其消除,便會在鍛后成為殘余應力保持下來。殘余應力在鍛件內的分布根據變形不均的情況而有所不同,其中的拉應力可能出現在鍛件表層,也可能在心部。總之,鍛件在冷卻過程中總的內應力為上述3種應力的疊加。當總的內應力超過材料某處的強度極限時,便會在鍛件的相應部位產生裂紋。如不足以形成裂紋,也會以殘余應力形式保留下來,給后續熱處理增加不利因素。在冷卻前期,鍛件內部溫度尚高而表面溫度較低時,有可能由于溫度應力引起鍛件的開裂, 但大多數情況下冷卻裂紋是由組織應力引起。如高速鋼、和馬氏體不誘鋼的冷卻裂紋多數屬于此種情況。因為由于馬氏體轉變而引起的組織應力是在較低溫度下產生的,這時材料的塑性已較低。高速鋼鍛件在室溫仍進行由殘余奧氏體向馬氏體的轉變,使鍛件表面拉應力不斷增加并產生裂紋,故生產上規定高速鋼鍛件鍛后24h內必須進行退火。一般情況下,鍛件尺寸越大,導熱系數越小,冷卻越快,溫度應力和組織應力越大,越易產生裂紋。